哮喘病的养生保健
http://zhuanti.qm120.com 2014-03-04 13:45:08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要功能之一是纳气。因此,肺、脾、肾功能失调,可发生哮喘;在治理上,也以调理肺、脾、肾功能为主。未发作时扶正为先,即以补法;发作时攻邪为主,即以泻法化裁。
保健原则
哮喘主要病机为:水液代谢障碍,痰饮内伏,在诱因、特别是寒邪内侵的作用下发作,从病机上的病性看多属北方,所以,哮喘病人的养生保健原则就是给脏腑模拟、创造南方的内环境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
由于哮喘是一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因此,病人在缓解期要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要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枸树、蓖麻、蒿草等)、霉菌孢子、屋尘、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的粉尘、山药粉,某些洗涤剂及某些化工厂的刺激气体、药品)等。
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人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应怡情悦性。许多临床资料表明,由于情绪因素而诱发哮喘者,约占30%-70%。情绪诱因主要包括过度紧张、焦虑,尤其是忧虑、委屈和气恼等。这些虽然不是哮喘的原发病因,却可影响发作的次数和病情。因此,哮喘患者要做到怡情悦性,襟怀坦荡,避免情志刺激,以免复发。
要重视饮食调养。应多吃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均可。若一些哮喘病人察觉自己是吃了某种食物(如虾、蟹)诱发哮喘或加重了病情,则一定要禁吃这些食物。
应避免劳累。因为过度劳累,会消耗正气,损伤脏腑,造成抵抗力低下,而成为哮喘发作的诱因。
经络养生
哮喘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聚湿生痰,痰饮内伏,当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作用时,使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发为哮喘。病位在肺,涉及脾、肾,所以,经络养生的核心是重点养护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的脏腑及经络。调整、保持上述三条经络的阴阳气血平衡。具体方法是:用温经药浴足温经9分钟(肺的洛数为9)(可用“相傅顺安通”:主通手太阴肺经的外用浴足方药),打通肺经后,用“灵子点穴”的手法,分别点按两臂肺经的原穴太渊穴、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穴和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的肺俞穴各36次。调整及恢复肺、脾、肾三经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哮喘的各种症状。
运动养生
哮喘病人的运动养生要特别注意对肺、脾、肾三条经络和脏腑功能的锻炼,保持肺、脾、肾 三条经络和脏腑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的通畅与润顺,平日可在肺经主时(5-7时)做直接锻炼和提高脏腑功能的道家养生术——脏腑顺安十八法中的第13、14节宣肺气、大肠助,搓鼻翼、肺金固(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在脾经主时(9-11时)做脏腑顺安十八法中的第11、12节强脾土、胃相助,舌洗龈、津浇树(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在肾经主时(17-19时)做脏腑顺安十八法中的第15、16节护肾气、膀胱助,手捂耳、鸣天鼓(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
另外,哮喘的发作往往与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哮喘病人的发作程度与运动时气道内热量丢失的变化成正比。热量丢失与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因此,不同的运动方式,热量丢失程度不同,导致支气管反应亦不同。
哮喘的发生与运动的种类、紧张性及当时的气候亦有关。夏季游泳、划船、举重等运动,较少引起哮喘发作;而在寒冷季节,户外竞走、爬山、跑步、球类运动等都容易诱发哮喘。一些轻体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高尔夫球等,较少引起哮喘。有研究表明,一般短于5分钟的运动较少引起哮喘发作,剧烈运动5-10分钟后才会引起哮喘发作。
温馨提示:哮喘患者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在生活中要戒烟戒酒,少吃海鲜、鸡蛋、牛奶。多吃一些豆类、蘑菇等食物,了解更多哮喘相关知识可登录qiuyi网进行查阅。
【参考文献:《远离哮喘》《哮喘调治与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