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7-29 17:40:49
关键词:肺炎分类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24.5%~65.2%;5岁以下儿童每年105万死亡病例中,死于肺炎者占30万为此年龄组儿童第一位死因。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达国家的小儿肺炎以病毒病原为主,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以细菌病原为主。一般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所致者,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细菌性肺炎的60%以上。
葡萄球菌也是一种重要致病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在婴幼儿肺炎中较少见。细菌毒力与细菌的结构有关,有荚膜细菌可以抵御噬菌作用,毒力较大。同一种细菌按荚膜成分不同的而分类若干血清型。不同型细菌的荚膜不同,毒力也不同。流感嗜血杆菌分为a-f六个血清型。其中b型毒力最大,是小儿败血症、脑膜炎和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荚膜多糖为核糖磷酸。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儿肺炎常继发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或败血症,3岁以前较为多见。无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为不定型,毒力小,一般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可以在麻疹或百日咳病程中作为继发感染出现,但不多见,而其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是国外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小儿重症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指表皮葡萄球菌)近几年来国内分离较多,但因其为条件致病菌,培养过程中易污染,须结合临床判断是否确为肺炎的病原菌。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肺炎主要见于新生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也可继发于其它重病的过程中,肺为杆菌肺炎及绿脓杆菌肺炎较少见,一般均为继发性。
间质性支气管肺炎大多数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麻疹病毒等。间质性支气管肌炎也可由于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链球菌中某些型别及肺炎支原体所引起。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形态为一般性和间质性两大类。
1、一般支气管肺炎 主要病变散布在支气管壁附近的肺泡,支气管壁仅粘膜发炎。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及炎性渗出,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病菌。病变通过肺泡间通道和细支气管向周围邻近肺组织蔓延,呈小点片状的灶性炎症,而间质病变多不显著。有时小病灶融合起来成为较在范围的支气管肺炎,但其病理变化不如大叶肺炎那样均匀致密。后期在肺泡内巨噬细胞增多,大量吞噬细菌和细胞碎屑,可致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炎症消散、肺泡重新充气。
2、间质性肺炎 主要病变表现为支气管壁、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的发炎、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呈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的改变。蔓延范围较广,当细支气管壁上细胞坏死,管腔可被粘液、纤维素及破碎细胞堵塞,发生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病毒性肺炎主要为间质性肺炎。但有时灶性炎症侵犯到肺泡,致肺泡内有透明膜形成。晚期少数病例发生慢性间质纤维化,可见于腺病毒肺炎。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