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短期很难清除乙肝病毒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08-24 13:14:38
抗病毒治疗是降低慢性乙肝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关键环节之一。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快速复制,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约45%的患者将有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其中32%的患者将发生严重肝纤维化,22%最终发展至肝硬化,同时这种风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李军主任指出,采用传统治疗手段通常不能有效防止肝硬化的发生,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以抑制乙肝病毒,可以缓解肝脏的炎症,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李军主任介绍,目前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虽然不能直接清除乙肝病毒,但可以将病毒抑制在较低水平。当前已有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多个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这些药物都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有研究显示,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可大大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如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分别下降55%和51%,疾病的进展被大大推迟。
目前临床应用药物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要长期抑制病毒需要较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虽然有部分患者经过2到3年的治疗而实现可以停药的目标,但大部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则需要考虑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由此可见,减少长期药物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成为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保障实现预防肝硬化和肝癌这一长期目标。
李军主任指出,围绕这一长期目标,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定期对患者的随诊以观测病情变化和实验检查结果,根据肝功能、病毒学、生化学等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状态,判断和确定是否继续原药治疗、或者加药、换药等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并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对于患者来说,在确定治疗方案后,就需要遵循治疗要求坚持长期用药和定期随访监测,务必不能自行随意停药而造成疾病的反弹甚至恶化。同时,有些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应用已达10年之久,使用人数达200多万,研究资料很好证实了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耐受性。为了能使更多的乙肝患者能够获益于抗病毒治疗,国家已将某些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列入医保目录,在多个城市还被纳入门诊医保目录,为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提供了保障。
李军主任强调,要战胜慢性乙肝,需遵循“共抗乙肝123”原则,即1是要选择抗病毒治疗;做到2个坚持,坚持定期随访,坚持长期治疗;实现3个减少,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减少药物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减少长期治疗患者的经济负担。
[[编辑推荐:哈尔滨惊现“乙 肝代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