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肝病 >> 丙肝 >> 丙肝相关搜索

丙肝抗体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08 16:38:47

关键词:丙肝
丙型肝炎由HCV感染所致,HCV是1989年由美国Choo等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从100万克隆中仅找到一个阳性克隆,由此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70。HCV携带者在我国较HBV携带者为少,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本病特点:
  急性肝炎症状较轻,常无黄疸或黄疸较轻,黄疸患者仅占25。慢性化程度高,50的急性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病例常与HBV重叠感染,症状较单纯HCV感染重。采用联合干扰素与病毒唑治疗为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丙型肝炎病毒(HCV)
  过去称为输血后或体液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Choo等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建立cDNA文库,从月100万个克隆中找到一个与本病恢复期血清起阳性反映的克隆(5-1-1),命名HCV。
  序列分析比较,HCV与黄病毒、瘟病毒基因结构极其相似,因而归入黄病毒(Flavivirus)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初步研究表明,在电镜下HCV为55nm直径的球形颗粒,去包膜后为33nm直径的核壳蛋白包括的核心部分,内含全长约9400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基因组两侧分别为5’和3’非编码区。编码区从5’端依次为何蛋白(C)区、包膜蛋白(E)区和非结构(NS)区。后者又分为NS1、NS2、NS3、NS4、NS5等区。NS1又称为E2/NS1。C区结构基因编码核壳蛋白,E1、E2/NS2区编码包膜糖蛋白。NS3、NS4、NS5区各自编码不同功能的非结构蛋白质。
  根据核苷酸序列同源程度,可将HCV分为若干个基因型和亚型。如Simmonds分为6个(1-6)型,以下再分为若干亚型。Mori/Okomoto则单纯分为6个(1-4)型而无亚型。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中国大陆北方以2a(3)型为主,南方以1b(2)型为主,6a仅发现于香港。
  HCV是多变异的病毒,在同型各株间,甚至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分离的克隆之间亦有差异。基因序列的差异,将导致编码产物抗原型的不同。在制备试剂方面有实际意义。
  丙型肝炎其发生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实验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的肝脏病变部位有多数单核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和坏死,这和HBV引起的肝脏病变相似。同时,感染HCV后,也和HBV感染一样容易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这就说明,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也和HBV感染相似,主要由病毒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而通过输血和应用血制品引起的传播也已确定无疑。此外,针刺、滥用注射药物、纹身、粪回途径、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唾液、飞沫、接吻和性接触等水平传播,也是引起丙型肝炎的可能原因。
  因此,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注射(尤其是静脉注射)、、血液透析及肾脏移植病人;丙型肝炎家庭内接触者,尤其配偶;有不正当或者,均是感人群。此外,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其丙肝的发病率也较高。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