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特点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6-12 17:51:33
广州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岛屿、日本和美国,我国主要在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天津、黑龙江、辽宁、湖南等地,多数呈散在分布。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000多病例报道。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Nomura 和Lin于1944年在台湾省发现的,至1988年在台湾省报告疑为本病的患者共310例,得到病原学确认的35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在太平洋地区某些岛屿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早就有散在或暴发流行,但直至1960年代初才明确此病与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有关。在中国大陆,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先后在广东、香港、浙江、天津、黑龙江、辽宁等地报道了10余例病原学确诊的病例。出现暴发流行的仅见于浙江温州市区,1997年曾在一次聚餐中105人因半生食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而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中55人发病;
广州管圆线虫可寄生在几十种哺乳动物体内,包括啮齿类、犬类、猫类和食虫类,其中主要是啮齿类,尤其是鼠类;终宿主国内外均以褐家鼠和家鼠较普遍,此外有白腹巨鼠、黄毛鼠、屋顶鼠、板齿鼠和蛛猴。鼠类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我国台湾省报告褐家鼠感染率为8%~71%,日本报告褐家鼠的感染率多数在14.3%~77.0%之间,广州市褐家鼠平均感染率为2.8%,温州褐家鼠平均感染率为20.4%。
本病是一种共患病,但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是偶然宿主。如果人获得感染,该虫很少在人体肺部发育为成虫,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幼虫,不能离开人体继续发育。
本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多达50多种。我国广东、海南、云南、浙江、台湾和香港等地发现的中间宿主主要有褐云玛瑙螺、福寿螺。据调查,我国大陆褐云玛瑙螺对管圆线虫幼虫的自然感染率为29.7%和24.76%, 福寿螺为65.5%。温州地区水田里和河中福寿螺密度很高,且此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率高达69.4%。本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除可常吃用外,它们经常出没于房前屋后、庭院、花园、草地、沟渠,甚至厨房、卫生间等潮湿地方,本虫的幼虫有可能在这些动物活动过的地方,随其分泌的粘液遗留在各处。婴幼儿在地上爬玩或完弄这些动物而感染,也可通过这种方式感染。
本病在世界各地多为散发,有该病流行的地区都因为有生吃或半生吃水产食物,例如太平洋的一些岛屿、泰国以及我国沿海一带和台湾等居民都有生吃或半生吃如螺、虾、鱼、蟹的习惯。我国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虾、蟹及其制品的习惯,广东地区用褐云玛瑙螺加工冷冻出口,这些都与此病的感染传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