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传染 >> 鼠疫 >> 鼠疫相关搜索

什么是鼠疫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2-14 16:07:17

关键词: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鼠疫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为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我国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也将鼠疫定为甲类传染病。
  历史上,鼠疫共发生过三次世界大流行,几乎波及世界所有国家,曾导致亿万人死亡。其中第三次世界大流行被认为起源于广州和香港。这次流行共持续了50多年, 直至本世纪五十年代才基本平熄。1994年在印度出现过鼠疫流行。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仍有鼠疫在动物间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典型的鼠疫杆菌短而粗、椭圆形小杆菌,菌体长1~2μm,宽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不同环境培养的菌体,在形态上呈明显的多形性,如在高浓度氯化钠(3%)菌细胞常呈球形、卵圆形,在肉汤培养基上呈链状,抗菌素培养基上有时形成L型菌细胞。易被普通染料着色,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传染源
  鼠疫主要是野鼠等啮齿动物间流行的疾病,被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野鼠可将鼠疫传染给家鼠,再由家鼠传播给人。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对鼠疫传染给人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感染鼠疫的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鼠蚤吸吮病鼠的血液后,再叮咬人时,便可将鼠疫杆菌注入人体。此外,蚤粪中含有的细菌及被人打死后蚤体逸出的细菌,也可通过被叮咬的创面或其它破损处进入人体。肺鼠疫患者痰中含有的大量鼠疫杆菌,可以通过飞沫形成“人-人”间传播,这是酿间鼠疫大流行的重要原因。此外,病人的粪便、尿、分泌物污染了周围环境以及和病人接触,通过呼吸、说话、咳嗽、喷嚏等可使健康人传染上鼠疫。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都有易感性。只有经过接种疫苗和感染过鼠疫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五、临床表现
  感染鼠疫后,潜伏期平均为 3~5 天(最短的不足1天,最长的可超过 10天) 。临床上可分为腺型鼠疫、肺型鼠疫以及由这两者继发形成的败血症型鼠疫。
  (一) 全身症状: 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剧烈头痛和全身酸痛、烦燥不安、意识模糊、极度衰竭、血压下降,可出现出血现象,如皮肤及粘膜出血、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血尿等。
  (二) 不同类型鼠疫的临床特征:
  1、腺鼠疫: 最常见,多发生于鼠疫流行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常见腹股沟、腋窝、颈部及下颌等处一侧的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2~ 7厘米,伴红肿及疼痛,甚至化脓、破溃。若未经治疗,患者多于3~5天内因毒血症、休克、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死亡率可高达50~90%。
  2、肺鼠疫: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鼠疫杆菌从呼吸道侵入引起的;后者是继发于腺鼠疫引起的败血症。患者多于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样血痰,痰中含大量鼠疫杆菌。出现呼吸急促,伴迅速加剧的紫绀,并很快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多于2~3天内死于休克及心力衰竭。肺鼠疫的死亡率高达70~100%。
  3、败血型鼠疫: 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情最凶险,常骤起,全身中毒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现象都极为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于数小时至24小时内死亡。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常由腺鼠疫演变而来,临床表现较原发性的稍缓和。败血型鼠疫可导致肺鼠疫和脑膜炎型鼠疫。
  除上述三种类型以外,还有轻型鼠疫、隐性感染以及其它一些少见的如皮肤型、肠炎型、眼型、扁桃体型鼠疫等。
  六、治疗
  由于广泛采用抗生素,鼠疫的治愈率在大为提高。实践证明,早期应用链霉素治疗最有效,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金霉素等也都有较好的疗效。
  七、检疫监测与疫情处理
  (一) 严格控制传染源
  1、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止鼠疫传入。国境卫生检疫机关根据疫情,对来自或途经疫区的船舶、车辆、飞机、集装箱和货物施行严格的卫生检疫,普遍进行灭鼠、灭蚤和消毒。对来自上述地区的旅客,根据情况,实施自不超过6 天的就地诊验或留验。
  2、一旦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应紧急报告,并采取严格有效的隔离措施送到指定的医疗单位。医疗单位应将患者与疑似患者分别进行隔离。腺鼠疫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一个月,分泌物培养三次阴性;肺鼠疫应隔离6 周,痰培养连续6 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可能染菌的用品,必须彻底消毒。死者的尸体应立即焚毁。
  (二) 切断传播途径 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开展灭鼠活动,并用杀虫剂进行灭蚤。在肺鼠疫流行区,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细菌借助空气飞沫传播。必要时须中断交通往来并停止一切群众性活动,实行疫区封锁。
  (三) 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者
  1、预防接种鼠疫菌苗: 对疫区和其周围人员,以及在疫区和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 可采用划痕法接种EV无毒活菌苗。接种10天后人体内可产生抗体,免疫有效期为一年,必要时半年加强接种一次。然而,普遍接种疫苗后,仅可降低发病率10%。
  2、严格防护及预防药: 在疫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全套的防护服。接触鼠疫患者后,可口服四环素,每日四次,每次0.5克;或磺胺嘧啶(SD),每日二次,每次1克,同时服等量的碳酸氢钠;或复方新诺明(SMZ-TMP),每日二次,每次2片。以上药物均连服五日。也可用周效磺胺,首剂口服2克,以后每三日服1克,连服4次。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