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各期表现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12-09 13:13:20
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皮肤发生水疱。
牛:潜伏期为2~4天,最长1周左右。病牛初期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涎咂嘴,开口时有吸吮声。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水疱。此时病牛大量流涎,嘴角挂满口涎。水疱约经一昼夜破溃,形成边缘整齐、浅表的红色溃烂,以后体温降至正常,溃烂逐渐愈合,全身状况好转。如继发感染则溃烂加深,愈合后形成瘢痕。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蹄部柔软部皮肤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表面溃疡,以后干燥结痂而愈合。如再继发感染,则发生化脓、坏死、跛行,重者蹄壳脱落。和部皮肤有时也出现水疱和烂斑。
本病多呈良性经过,一般经1~3周可痊愈。恶性口蹄疫在上述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病牛因心脏麻痹而死亡,病死率为20%~50%。犊牛患病时多呈恶性,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病死率为50%~90%。
羊:潜伏期为1周左右。临床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山羊口腔症状明显,羔羊常因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
猪:潜伏期为1~2天。症状以蹄部水疱为主。病初体温升高达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不久在口腔黏膜形成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处形成米粒大或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出血性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侵害蹄叶,使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病猪的鼻盘、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哺乳子猪多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为60%~80%。 人主要由于饮食带毒乳,或通过挤奶接触患病动物等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唇、齿龈、颊部黏膜及指尖、指甲基部等处发生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薄痂或溃烂。病程为1周左右,愈后良好。儿童感染后发生胃肠卡他,严重者可因心肌麻痹而死亡。
[[编辑推荐:口蹄疫的流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