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外科 >> 骨科 >> 腱鞘炎

前臂肌腱移位术可能出现的失误及处理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25 14:09:25

关键词:腱鞘炎,前臂肌腱移位术

  1.屈腕肌代伸指、伸拇和伸腕肌:


  (1)移位肌肉力量不够:脊髓灰质炎造成的肌肉麻痹,无周围神经解剖分布的规律。累及的肌肉常常不是全瘫,而是部分或大部分瘫痪,如三个屈腕肌,可能尺侧屈腕肌仅有3度肌力,而桡侧屈腕肌和掌长肌有4度~5度,所以屈腕力量可达4度~5度,如不仔细检查,常常误为尺侧屈腕肌肌力也是4度一5度,而将之移位代伸指肌,效果必然不好。因此术前必须反复检查上肢每一块肌肉,左右对比,详细记录,以保证手术成功。


  (2)术后2指~5指伸直不整齐:屈腕肌代伸指总肌,先将2指~5指伸指肌腱与屈腕肌编接,术后达到2指~5指可一起伸指的作用。如编接时手术操作粗糙,几根伸指肌腱编接处不在适合的部位,或缝合时,有的肌腱没有从针穿过,术后伸指时就可能出现手指高低不平的现象,此时如屈指肌力正常,能有所调节,如屈指肌力亦不正常,这种高高低低的伸指现象就很难纠正。因此,在代伸指总肌的手术中,可先将准备编接的伸肌腱位置放好,预先固定数针。


  (3)手背部弓弦状畸形:腕背韧带健全,就不会产生伸指肌腱弓弦状畸形,因此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之。如需要剪开,亦应作“Z”字形切口,以便修复。一旦产生弓弦状畸形,不仅仅影响伸指时手部的美观,还要影响伸指功能。如肌腱编接后,屈指时编接部位在韧带近侧缘受阻,可适当将近侧端韧带切除部分,远侧端必须保留lcm以上的宽度。否则,术后进行功能训练时有将残留韧带拉松或拉破裂的可能。如剪除部分腕背韧带.’编接的膨大处仍要通过残余的腕背韧带,则应拆除编接,将编接处向近侧移位。一般来说,如肌腱编接处的远端距腕背韧带近侧缘2cm以上,就可避免对肌腱滑动的影响。还应该提出:缝接部位也不宜选择得太高,太高移位的肌腱成角太大,肌力损失就更大。


  (4)忽视协同肌的作用:脊髓灰质炎的肌肉瘫痪常常是伸肌腱和部分屈肌腱均无力量.有人将残留的屈腕肌全部移位代伸指肌,试图利用屈指肌力来屈腕关节,常常是达不到预想的结果的。因为只有当屈指肌完全屈指后,才能有屈腕的力量,而当手指完全屈曲后,屈指肌再收缩的范围所剩无几了,或者说已不能屈多少范围的腕关节了。而如无屈腕动作,腕关节必然过伸,腕过伸,则使重建的肌腱相对松弛,造成伸指无力,甚至不能完成动作。因此不宜将屈腕肌全都用来移位。如确实无其他肌腱可用。屈腕肌不得不全部利用,此时则应作腕关节固定为妥。


  (5)伸拇功能重建术中可能发生的失误:重建拇指伸直功能十分重要,因拇指的功能位是伸直位。一般在重建其功能时,只要有条件,总是应该将之与伸其他四指的肌腱分开。如可能移位的肌腱太少,亦可将伸拇长肌与伸指总肌一起与屈腕肌编接。用得最多的方法是用掌长肌与伸拇长肌相编接,要注意的是不应将掌长肌同时与伸拇长短肌一起编接,如同时相接,掌长肌只能伸拇指的掌指关节,而不能伸拇指的指间关节。


  (6)伸腕功能重建时可能出现的失误:常用的伸腕功能重建方法是用旋前圆肌移位。旋前圆肌止于桡骨中段,肌腱扁而短,不利于肌腱编接。因此,游离肌腱时不能在其止点处将之切断。而是同时取下一条与腱性部分同宽、长4cm-5cm的桡骨骨膜。以利肌腱编拉。移位的肌腱,应通过肱桡肌的表面,而不是在肱桡肌的深面与桡侧伸腕短肌相编接。由于编接处常常有较多的变性肌肉包裹,编接时应将腱性部分作适当游离,肌腱的缝接必须针针都通过腱性部分。


  2.伸腕肌代屈指肌时可能发生的失误:


  (1)屈指深、浅肌腱同时与移位的肌腱缝接:屈指深浅肌腱同时与移位之伸腕肌腱缝接,其结果将是仅有屈指浅肌有屈曲动作,而屈指深肌腱不能表现出功能。故移位的仲腕肌仅与2指~5指屈指深肌腱编接即可。


  (2)肌腱编接处通过腕管。同伸指肌功能重建腱缝接处不能通过腕背韧带一样,屈肌腱功能重建的腱缝接处在伸指时不应进入腕管,否则将有可能影响伸指功能。


  3.屈拇长肌的功能重建时可能发生的失误:肌腱移位术常有的失误是肌张力太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屈拇长肌肌腱移位术相反。常见的失误是移位肌腱的张力过大,临床上常常见到肌腱移位后,拇指伸直障碍。拇指的功能位是伸直位,屈曲的要求不高,在不能伸直的情况下拇指功能将受到影响,因此在重建屈拇长肌的功能时,肌张力的调节应是在腕关节平伸位,拇指桡侧外展。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伸直位,术后要求拇指指间关节有一定屈曲动作即可。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