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内分泌代谢 >> 尿崩症

漫谈中医治疗尿崩症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01 14:53:13

关键词:尿崩症

  尿崩症是以烦渴、多尿、低比重尿为临床特征的内分泌疾病。1910年Pronl氏首先注意到垂体后叶疾病产生尿崩症症状。现已查明尿崩症是以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所致,但也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引起,前者称为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后者称为肾性尿崩症。临床单独以尿崩症命名的,主要是指垂体性尿崩症,以中年男性为多见。

  尿崩症在中医中无特定病名,在《金匮要略》中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的条文,很贴近尿崩症症候的描述,故一般认为可归属于“消渴”病范畴。然而历代医家均认为“消渴”主要是指糖尿病。刘河间在《河间六书》中虽有“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又甚仉,小便数而渐瘦者,命曰消中”之言,以上、下消为消渴,中、下消为消中,似为尿崩症与糖尿病之鉴别,但一直未被公认,故尿崩症一直混同于消渴病中,历来有关中医治疗消渴的文献,就有可能包括尿崩症的病例。

  1957年《中医杂志》上发表了“中医治愈尿崩症一例报告”,这是首例以中医治疗尿崩症获效的报道。1959年在《中华内科杂志》上又先后有2篇报道,其中有单以甘草粉治疗获效的案例,嗣后至1989年共有60余篇临床资料,报道近百例。但多是个案报告类文章,其中最多的是7例的临床资料。然而由于对ADH的检测方法目前尚未建立,对尿崩症的明确诊断大多经限水试验、高渗盐水试验及尿渗透压的问接测试方法予以肯定,而中医以往较少运用实验室检验的方法,故大都以“长期无糖的尿量增加而非肾痰患所致段者”被认为是尿崩症,但其中不能排除精神性烦渴多饮综合征及非尿崩症患者。近年来的临床资料中大都开展了限水试验及高渗盐水试验或经过西医内分泌科的检查,对尿崩症的诊断进一步明确,无形中提高了中医治疗尿崩症的疗效的可信度。

  基于以中医药治疗尿崩症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尚未开展有关本病的实验研究工作,由此对中医药治疗尿崩症的机理研究仅是在药理研究基础上的探索。初步认为补肾中药可以调节和改善下丘脑靶器官功能低下状态,对其中之甘草、龟版、羚羊角生地、鹿茸的机理曾作过初步探讨。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