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妇科 >> 妇科病 >> 宫颈疾病 >> 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治疗 中医有妙招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07-14 16:20:27

关键词:宫颈息肉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来源于宫颈粘膜的息肉,表面有一层柱状上皮覆盖有丰富的微血管,因而颜色鲜红、柔软脆弱。轻轻触动就会出血,以至于经常发生感染而形成溃疡另有一种来自宫颈阴道部分的息肉,表面由复层鳞形上皮所覆盖,由于间质内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所以颜色浅红,质较韧,基底较宽病位表浅。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梭形,称为宫颈管。它的上端为宫颈内口,下端为外口。宫颈管表面有一层粘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得颈管粘膜不断增生,堆积,并且从粘膜的基底层向宫颈的外口突出,从而形成了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着在宫颈管内或宫颈的外口,一般比较小,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也有较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有蒂,随着生长而突出于宫颈口外。息肉小的,则仍留在宫颈管,仅微现于宫颈口。

    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的结果,而息肉增大,由于以及炎症的反复刺激,以致发生感染或血性分泌物增多,这时宫颈息肉为病之本,而赤带为病之标。故在治疗中,应以手术摘除息肉为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但在手术摘除息肉后,炎症病灶并未根除,仍有复发的可能,此时应以中药内服,外治以消除症状为本,这样将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由于宫颈息肉是以分泌物增多,呈血。

  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故在中医学多属于“赤带”范畴。例如《妇科指南》说:“带下形如红液者,名曰赤带。”

  中医认为,赤带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下焦,伤及血分所致,病程延久又会损伤肾阴,从而形成了湿热兼有阴虚的病理特点。因此,在治疗赤带时,就将它分为湿热、阴虚温热两种证候类型(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进行辨证施治。这两种证候的共同表现是:阴道分泌赤色粘液,似血非血,绵绵不断,伴有小腹隐痛。不同的是:属于实证的赤带量多,质稠,小腹胀痛,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苔黄腻;属于虚证的赤带量少,质略稀,小腹隐痛,腰骶酸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苔少等。

  在临床治疗中,实证用清热利湿法,可选择止带方加减。药如: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各15克。血带加白茅根、炒槐花各20克。虚证则用滋阴清热、利湿止带法,可选择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五味子、麦冬、熟地各15克,山药20克,山茱萸、泽泻、丹皮、黄柏、知母各15克。带中挟血丝的,加生地榆、仙鹤草各20克。

  在给予内服药的同时,还应配合外治法以加强疗效。例如外用药物中的“妇宁栓”(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腐生肌、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的子宫息肉。每晚1次,每次1枚,纳入阴道。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之功,可用于局部,以治疗宫颈息肉所致之赤带。

  另外,还可以配合针刺疗法。取穴:足三里(双)、中极、带脉(双)、少冲(双)。手法:用毫针,带脉向斜下刺,针2~25寸(同身寸,下同);中极针1~15寸;足三里以得气为度。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少冲穴针1~2分深,重刺激,不留针。每隔日针一次。

  赤带病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据笔者的临床体会,其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者较为多见。兹将个人的经验方介绍如下:

  处方:杭白芍、大生地、椿根白皮、侧柏叶各15克,粉丹皮、阿胶珠各12克,香附米、川黄柏、鸡冠花各9克,桑寄生18克。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适用于赤带或赤白相间,淋漓不已者。

  赤带是以阴道流出红色粘液为主要表现,故临证时需要与经间出血、经漏进行鉴别。经间出血是两次月经之间,有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而赤带是绵绵不断没有周期性。经漏是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断;赤带则是阴道流出的赤色粘液,似血非血,月经是正常的,并且常在后发生少量出血。

[[编辑推荐:宫颈息肉应该注意什么?]]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