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前列腺癌的八大危险因素
http://zhuanti.qm120.com 2005-12-16 17:13:36
家庭收入低、出生于农村、吸烟、饮酒、离婚(丧偶)、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我国居民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多吃绿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我国居民对前列腺癌的预防应采取以饮食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施侣元教授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得出的结论。
我国居民前列腺癌的患病率虽低于国外,但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有关前列腺癌的病因及人群的防治研究尚未系统开展。1996年,施侣元教授等人承担了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及相关基因研究》,他们在武汉市居民前列腺癌流行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和复习,全面了解前列腺癌病因学的研究现状,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内容广泛的危险因素调查,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该项研究共调查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9例,配选对照196例,按设计要求对他们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业余时间体力活动习惯)、职业种类及职业性毒物接触史、个人疾病史及有关疾病家庭史、婚姻及生育状况、饮食习惯和频度、身高和体重等多方面的调查。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低、出生于农村、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经常喝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喝牛奶三种因素在前列腺癌发病过程中呈协同(相加或相乘)作用,而吃青绿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在前列腺癌发病机理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前列腺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53在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技术,对前列腺癌组织染色体8p22-p12区域特定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杂交性丢失分析,提示8p22-p12区域特定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杂交性丢失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还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增生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状况,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发生或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居民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发生与发展的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建议进一步扩大样本,设立多重对照,对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在癌发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